向往小说网 > 青春校园 > 郑山辞虞澜意

24-30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
您现在阅读的是向往小说网www.xw0.cc提供的《郑山辞虞澜意》24-30(第20/21页)

伸出手指捏了捏郑山辞的鼻梁。

    鼻梁这么挺,吃什么长大的。

    摸到嘴唇了,薄薄的一片,温热的。

    郑山辞没阻止虞澜意,他没有任何反抗。

    虞澜意的胆子更大,伸出手指撬开了郑山辞的嘴唇,他只是好奇并未做他想。

    郑山辞闭上眼睛,影影绰绰的五官轮廓把他衬得更加俊美。

    他伸出舌尖舔了一下虞澜意的手指。

    虞澜意惊得缩了回来。

    指腹还残留着温热,虞澜意红着脸不吭声。他没去捉弄郑山辞,捏着被褥,呆呆的看着天花板,整个人已经傻了,又觉刺激。

    脑子昏沉沉的,虞澜意睡过去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翌日一早,虞澜意睡得晚,醒来还早。他醒过来时,郑山辞正在穿官袍,虞澜意装睡,等郑山辞穿衣裳时,睁开一只眼睛偷看。

    郑山辞转身过来,他又忙不迭的闭上眼睛,装作熟睡的样子。

    郑山辞只上前给他捻了捻被褥就出门去了。

    今日暂把公务交给戚县丞处理,他要和江主簿一起去看田地。

    到了县衙,戚县丞得了命令,目光在江主簿身上沉了沉,他笑道:“郑大人真是心系百姓。郑大人放心,我定会好好处理公务。”

    江主簿心中一冷,郑山辞却是笑了:“我一向相信戚县丞,今日我也只是去粗略的了解一下。县衙里总要有个主事的人在,戚县丞坐镇县衙,我心中放心。”

    任谁被这么说了,还能板着一张脸,戚县丞心情缓和不少,语气也软了一下:“新奉县风沙大,郑大人还是要注意些。”

    郑山辞应了一声走出县衙,身后跟着江主簿和几个衙役。

    江主簿一出县衙就热切起来:“郑大人,新奉县底下有四个大镇,有津兴镇、华镇、东安镇、吴镇。其中津兴镇是最繁华的镇,津兴镇的风沙最少,只有到了夏季跟秋季偶有风沙袭来,基本上都是土地。这个镇一般种植蔬菜和稻米。朝廷要缴纳的田税,大多出自津兴镇。”

    大燕朝的赋税交粮食,这对风沙大的新奉县是有些困难。

    “其余三个镇多少都有风沙,最严重就是吴镇。”江主簿唏嘘一声:“以前吴镇也是繁华过一阵日子的,吴镇有一片湖泊,自打湖泊干涸后,吴镇的风沙就越大了,成了新奉县风沙最大的镇。”

    郑山辞带着防风沙的面罩,一行人先去津兴镇。

    在路上郑山辞就看见了田间的场景,正是秋收的季节,田间站满了人。有汉子赤膊拿着镰刀弯腰割麦子。一排排的麦子倒下了。田间还有四个小伙子,应当是汉子的孩子,一同在田间帮忙。

    “正是收获的季节,百姓忙着收麦子。”江主簿说道。

    郑山辞走到一处田间,把麦子扯过来搓了搓。

    那田间的人不敢动弹,一看这一行人身上的官袍就畏畏缩缩的。

    麦子干瘪、颗粒也小,麦香若有若无,跟在别处吃的粮食差远了。郑山辞蹲下来,他刨了一块泥土,自己动手捻了捻。

    这是沙土变成了泥土,水分流失和土壤的营养流失严重。

    郑山辞问一个老伯:“你们每年都在这片地中粮食么?”

    老伯慌张回道:“回大人的话,我们每年都在田地里种粮食,没有偷懒的,每年都是按时交了赋税,是良民!”

    郑山辞:“每年都种小麦没种别的?”

    老伯忙不迭摇头:“不敢的,我们津兴镇只能种麦子,不敢种其他的,这被抓到是要挨骂的。”

    江主簿忙解释道:“因津兴镇的土壤最适合种麦子,其余的镇种的麦子收成不多,所以给朝廷交的赋税一般都靠津兴镇。多余的粮食,我们都是派人来买的,并未压价。”

    郑山辞点点头:“好,辛苦你们了。”

    老伯摆摆手不敢接话:“给朝廷交税本就是应该的。”

    郑山辞又去了几处田间,都是水土流失。他瞧着这津兴镇也并未栽种树木,周围都是稀疏的光景。他今日出门还在想是穿官袍去探访,还是穿常服。他思忖片刻,还是打算先穿官袍去探一探。

    “这身官袍换下来。”

    他这次就穿常服再去探一探华镇。

    华镇和东安镇差不多的土壤,至于吴镇同样也是。这三个大镇种植了辣椒和花生、还有寒瓜、大豆,枣树也适合在沙土里种植,枣树的数量较为少,一般只供给本县的人买卖。

    辣椒磨成辣椒粉或是把辣椒晒干卖到隔壁的岚县去,花生都是运着出去整捆整捆的卖,这些作物卖来也仅够糊口,没多大价值,只是这里沙土只适合种植这些。

    卖了这类作物有多余的钱还要去买麦子用来给朝廷交税。家中孩子多的还好,养到七八岁便可以帮着家里做一些农活、男孩下地、女孩和哥儿便在家做饭或绣帕子和荷包,家里人手不足同样也要下地干活去。

    这日复一日的辛苦下去,兜里却没二三子,只能这般熬着。

    郑山辞问道:“这花生为何不榨成花生油去卖?”

    江主簿没想到这茬,思忖片刻说道:“新奉县榨油坊少、抽成高,百姓负担不起,再者觉得把这里的花生油运到别处去卖,来回路费又要花费许多银钱。这一捆捆的花生去卖,县城里有专门收这类花生的。”

    郑山辞到了吴镇时已是晌午,他们到了吴镇的一个小村子,家家户户都冒着炊烟,现下折回镇上去饭馆来回两个时辰。

    江主簿主动分忧说道:“郑公子,我们寻一农户,在他们家里吃一顿饭,付钱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郑山辞:“只能如此。”

    江主簿走进一家院子,过了一会就出来了笑道:“公子已经说好了。”

    郑山辞去了院子里,这院子里圈了一块出来养鸡鸭,还有一处种的葱苗。一个婶子怯怯的收拾桌面。他们一行人一共有八个人看着是挺唬人的,郑山辞见那婶子眉眼就有些后悔了。

    屋子里传来山羊咩咩的声音,此间还养了山羊。

    “婶子不必害怕,我们是路经此处的商人,来到此地,肚子就饿了,所以才叨扰婶子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给了钱的,自然可以在这里用饭,我们吃的不好,先让儿子跟儿媳在灶房里给你们再做一些饭菜。”李婶子见郑山辞态度温和,心中松口气。

    郑山辞看院子里还有一些砖头,便问道:“婶子家里是做砖头跟瓦片的。”

    李婶子叹气:“这是孩子他爹以前做的活计,现在他爹去了,这里物件就搁置在家里了。万一村子里有人需要就来拿几块去补补也是省得。”

    郑山辞心想这随便搭个话就踩雷了。

    “让婶子想起伤心事了,这厢对不住了。婶子家中有几口人,只在家里种地么?”

    李婶子:“家里只有一个小孩子,早年家里的男孩都去服兵役去了,前几年单单只有小儿子回来了,还瘸了腿。前一个月攒了点钱才娶了夫郎,现今只有靠着家里的几亩薄田了。说是不农忙的时候,去镇上寻份差事做也好,可儿子是个瘸腿,肚子里又没有墨水,卖不上力气,这也没甚活计可做。”

    郑山辞心中有了想法。

    “菜来了。”

    李家小子跟李夫郎把饭菜端上来都是一些农家小菜,这地方种植豆类也成,便炒了一盘豆子,其余的大同小异,还有一碗鸡蛋羹,算是个荤菜。还有一截香肠,看样子色香味俱全。郑山辞夹了一筷子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
向往小说网 xw0.cc
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

阅读页设置
背景颜色

默认

淡灰

深绿

橙黄

夜间

字体大小

向往小说网   百度   搜狗搜索   必应搜索   神马搜索   360搜索

向往小说网|书本只会陈旧,不会老去